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交通部关于印发《交通行业企业升级中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指标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3:24:05  浏览:95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印发《交通行业企业升级中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指标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印发《交通行业企业升级中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指标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89年3月14日,交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厅(局),部属及双重领导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7〕53号《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精神和全国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劳动人事部〔1988〕1号《关于企业升级中考评安全问题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部结合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交通行业企业升级中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指标的暂行规定》。劳动部劳安字〔1988〕17号文件同意,将此规定印发试行。
现将《交通行业企业升级中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指标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各单位在试行中有什么意见和问题,请及时告部(人事劳动司),以便今后作必要的补充和修订。

交通行业企业升级中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指标的暂行规定

一、总 则
(一)根据国务院国发〔1987〕53号《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的精神和全国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劳动人事部〔1988〕1号《关于企业升级中考评安全问题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交通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交通行业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单位)。
(三)本规定所考核的企业、单位的职工伤亡事故,必须符合国家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和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劳动部对《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的问题解答、说明,以及劳动部劳字〔1988〕87号《职工伤亡事故统计问题解答》的要求,原始资料必须完整准确。
(四)交通行业企业升级中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指标是国家级企业的主要考评指标,具有否决权。

二、考核指标
(一)行业分类和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累计考核指标(见附表)。
(二)符合规定考核指标的企业、单位,在升级考核年度和申报期间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重大伤亡事故,该企业不得升级。
(三)属于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累计考核指标附表序号所列1--10的行业中的企业,其六千人以下(含六千人),两千人以上(不含两千人)的企业、单位,在升级考核年度和申报期间,发生死亡一人(指死亡超指标,重伤符合指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核定,出具证明,可不影响该企业升级。
1.该企业、单位在此次事故前已连续三年无职工伤亡事故;
2.非生产岗位发生的死亡事故;
3.非本企业、单位的责任造成的死亡事故。
(四)两千人以下(含两千人)的企业、单位,在升级考核年度和申报期间无死亡事故,但重伤一人(指重伤超指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核定出具证明,可不影响升级:
1.该企业单位在此次重伤事故前已连续三年无重伤事故;
2.非生产岗位发生的重伤事故;
3.非本企业责任造成的重伤事故。
(五)经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监察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并指令限期整改而又没有如期整改的企业、单位,根据其对不安全隐患的予整改程度,评定其升级与否:
1.在计划整改之中,并且已有实施方案,给予宽限整改期,允许企业、单位升级;
2.虽有整改计划,但无实施方案,可延缓企业、单位升级期;
3.无整改计划的企业、单位,不得升级。
(六)未发生伤亡人员的重大经济损失事故,按交通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七)已进入国家级的企业,发生工伤事故,达不到安全生产指标要求的,由审批单位提出警告,限期整改。一年内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指标的,撤销其国家级企业的称号。发生特大事故的,立即撤销国家级企业的称号。

三、附 则
(一)企业、单位升级考评工作,须有行业人事劳动部门和地方劳动部门参加。
(二)本规定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三)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过去沿用的安全生产指标同时废止。
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累计考核指标表
--------------------------------------------------------------------------------------------
| | 国家二级企业 |
序 号 | 行业分类 |------------------------------| 备 注
| | 千人死亡率 | 千人重伤率 |
----------|----------------|--------------|--------------|------------------------------
1 | 远洋运输 | 0.10 | 0.40 |
----------|----------------|--------------|--------------|------------------------------
2 | 沿海运输 | 0.12 | 0.40 |
----------|----------------|--------------|--------------|------------------------------
3 | 沿海港口 | 0.14 | 0.60 |沿海港口职工人数中包括农
----------|----------------|--------------|--------------|------------------------------
4 | 内河运输 | 0.20 | 0.40 |民轮换工时,两项指标均乘
----------|----------------|--------------|--------------|------------------------------
5 | 内河港口 | 0.14 | 0.55 |以1.2系数执行
----------|----------------|--------------|--------------|------------------------------
6 | 航务工程 | 0.10 | 0.40 |
----------|----------------|--------------|--------------|------------------------------
7 | 航道工程 | 0.10 | 0.40 |
----------|----------------|--------------|--------------|------------------------------
8 | 公路工程 | 0.20 | 0.45 |包括公路养护
----------|----------------|--------------|--------------|------------------------------
9 | 汽车运输 | 0.17 | 0.45 |
----------|----------------|--------------|--------------|------------------------------
10 | 救助打捞 | 0.20 | 0.25 |
----------|----------------|--------------|--------------|------------------------------
11 | 汽车装卸搬运 | 0.06 | 0.22 |
----------|----------------|--------------|--------------|------------------------------
12 | 船舶制造修理 | 0.08 | 0.40 |
----------|----------------|--------------|--------------|------------------------------
13 | 港机制造 | 0.07 | 0.40 |
----------|----------------|--------------|--------------|------------------------------
14 | 筑机制造 | 0.08 | 0.40 |包括航标及汽车保修机械制造
----------|----------------|--------------|--------------|------------------------------
15 | 燃料供应 | 0 | 0 |
----------|----------------|--------------|--------------|------------------------------
16 | 物资供应 | 0 | 0.60 |
----------|----------------|--------------|--------------|------------------------------
17 | 外轮代理 | 0 | 0 |
----------|----------------|--------------|--------------|------------------------------
18 | 其他企业 | 0.07 | 0.45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人民代表办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系人民代表办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1985年5月6日甘肃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代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挥人民代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要采取下列方式同省人民代表联系:
(一)召开部分代表座谈会;
(二)书信往来和接待来会代表;
(三)组织代表参加视察和调查研究;
(四)根据需要请部分代表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
(五)个别访问;
(六)委托州、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区人大工作联络处联系。
第三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每年可以召开一至二次部分省人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必要时通知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有关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共同听取人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由常务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主持。对于代表提出的意见
和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能在会议期间解决、答复的,要及时解决、答复;不能解决、答复的,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交有关部门办理,办理结果报告常务委员会并答复代表本人。
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每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访问部分省人民代表;到基层视察工作和进行调查研究,应同当地的省人民代表取得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必要时可以通知代表参加视察和调查研究。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在办公厅设立联络机构,同代表进行书信往来联系,接受代表来会反映问题。必要时,由常务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委员接待代表,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各州、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各地区人大工作联络处负责同当地的省人民代表取得联系,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反映代表的意见,以便于代表就近就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第七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根据会议议程和需要,可通知部分有关的省人民代表列席会议。
第八条 省人民代表应当经常与自己的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联系,了解宪法、法律和法规的执行情况,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反映或者提出意见、建议。



1985年5月6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台湾省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商选举方案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台湾省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商选举方案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根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决定台湾省暂时选举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仍然按照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的“台湾省出席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商选举方案”执行。



根据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和杨尚昆副委员长的说明,台湾省暂时选举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3名,由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解放军的台湾省籍同胞中选出;选举办法是,由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解放军的台湾省籍同胞派代表来北京协商选举产生。
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党政军机关中,现有台湾省籍同胞近22000人。参加协商的代表确定为100名左右。根据台湾省籍同胞(包括各地驻军中的台湾省籍同胞)的分布情况,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组织协商选派。
协商选举会议于四月十日左右在北京召开,会期约一周。
协商选举台湾省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要发扬民主,酝酿候选人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优秀人物和代表人物,同时要适当注意到中青年、妇女、少数民族等方面的比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有关规定,选举采用差额选举办法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协商选举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林丽韫委员负责召集。协商选举的具体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办理。


1987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