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8:46:57  浏览:88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3号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为掌握全国地表水水质状况和变化规律,适应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我局决定对原国家环保局1993年确定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进行调整,调整方案已经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自2003年1月起,请按照新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进行流域水质监测和评价。

  特此通知。



二○○三年一月六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1999年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通知

中央宣传部 国家国内贸易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央宣传部 国家国内贸易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1999年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通知



1999-1-19

中央宣传部 国家国内贸易局 国家工

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1999年深入开展“百城万店

无假货”活动的通知中宣发[199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商委(财办)、商业(贸易)厅(局、集团总公司),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在各地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商业企业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去年15条示范街、100家“五联服务一体化”示范店公布以后,活动逐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向纵深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1999年,要按照“巩固已有成果、克服薄弱环节、努力扩大影响、继续稳步前进”的思路,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开拓城乡市场方面多下功夫,使“以真诚赢得信誉,用信誉保证效益”的口号更加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是精神文明建设从具体事情抓起的有益探索,是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好形式。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活动对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的有力措施,纳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之中,认真抓紧抓好。要学习推广南京市湖南路和北京百货大楼等示范街、店的先进经验,把活动扎扎实实地引向深入。

二、在去年推出15条示范街的基础上,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从山西、内蒙、吉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15个省(区、市),各推出一条有代表性的商业街,作为第二批“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向社会公布。请上述省(区、市)按照示范街的标准条件,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三、下半年,选择5个管理规范、条件比较好的专业批发市场进行试点,适当时候作为“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点推出。

四、各地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稳步扩大“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覆盖面。如条件成熟,可推出自己的示范街、示范店和示范市场。

五、“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内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五联服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认真执行国家商品供应政策和物价政策,坚持卖真品、标真价,为民、便民、利民,积极推行无障碍退货、先试后购、送货上门、跟踪回访等服务方式,采用开办消费者学校、提供咨询服务等好做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各地可从实际出发,以示范店为骨干,组织商业、供销企业送货下乡,向农民提供货真价实质优的日用消费品和农用物资,并向农民介绍识假、防假、打假知识,促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向农村延伸。

六、年底,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示范店进行一次复查。示范街按照公布的六条标准,示范店按照“五联服务一体化”的五条标准,检查是否做到了标识醒目、措施具体、效果良好、群众认可。对合格的示范街、示范店,予以重新确认和通报表扬;对不合格的示范街、示范店,要限期整改,有名无实或问题严重的,取消其称号。

七、各级宣传、商业(贸易)、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消协、个协等部门和组织,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工作指导。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将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纵深行系列采访,报道各地开展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反映社会各界的呼声和要求。对少数危害严重、影响较大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要进行曝光。“3·15”前后,关于“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新闻报道要形成声势。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九日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修订稿)》的通知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修订稿)》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更好地发挥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作用,逐步形成统一、规范、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依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安委字〔2003〕1号)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对现行的《焦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焦政文〔2003〕29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焦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四年九月

焦作市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
(修订稿)

一、 总 则

(一)为规范焦作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的工作制度,明确安委会及焦作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根据《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焦作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并参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则。
(二)安委会是焦作市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代替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安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市政府领导下,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研究提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安委会成员单位因工作需要变更其参加安委会的成员时,经安委会办公室报安委会主任同意后,由安委会印发通知;安委会成员单位变更时,报经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和安委会主任同意后,由安委会印发通知。

二、安委会主要职责

(一)在市政府领导下,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
(二)研究提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和措施。
(三)分析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必要时,协调驻焦部队和武警部队参加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五)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三、安委会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安全生产重大决策和重要措施的建议。
(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组织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四)参与研究有关部门、行业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
(五)负责组织市政府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和办理结案工作。
(六)组织协调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七)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
(八)承办安委会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安委会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了解收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整理向市政府常务会汇报的材料。
(九)指导特别重大事故新闻发布会。
(十)承办安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工作制度

(一)安委会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安委会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会议议题由主持人确定。会议形成纪要,以传阅件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印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
(二)安委会主任认为必要时可召开全体会议或有关成员、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会议形成纪要,以传阅件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印发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三)建立安委会联络员会议制度。安委会每个成员单位确定一名科级干部担任安委会联络员。安委会联络员全体会议由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安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全体或部分联络员参加。安委会联络员全体会议原则上每3个月召开一次;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联络员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安委会联络员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通报本部门安全生产形势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讨论拟提交安委会审议的事项;研究协调成员单位提出的有关问题;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建议。联络员会议形成纪要,报送安委会领导同志,印发安委会各成员。
(四)安委会每季度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报告一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五)以市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一般每年不少于三次,市政府安全生产检查组由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安委会成员和安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带队,成员单位派人参加。根据需要,可以市政府或安委会名义进行专项督促检查。专项督查工作由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安委会成员单位派人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或专项督查要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政府并通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安委会文件由安委会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签发;安委会办公室文件由安委会办公室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签发。
(七)安委会办公室编印《全市安全生产简报》,通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传达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反映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

五、附则

本规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